
王红卫,男,河南平舆人,开云kaiyun网页版官网生物学专业1991届毕业生,现供职于河南农业大学。
个人经历:
1987.09-1991.07,河南大学,生物学,本科,学士
1997.09-2000.06,山东师范大学,植物学,研究生,硕士
2002.09-2006.07,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,植物学,研究生,博士
1991.07-2002.08,南阳师范学院,教学,讲师
2006.07-至今,河南农业大学,教学,副教授、教授
2015.01-2016.01,美国Clemson University,访问学者
岗位贡献:
河南省桂花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,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,河南农业大学“重要类群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”负责人,河南农业大学重点建设学科“植物生物安全”负责人,河南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面上项目)3项、国家公益性行业(农业)科研专项等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,发表学术论文59篇,SCI论文32篇。作为主编、副主编和参编,出版著作6部,专利1项。河南省优秀教师(2023),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(2017),河南省教学标兵(2017);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卓越贡献奖(2022),河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(2021),“创青春”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(2016);河南省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二等奖(2020),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(2022);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(2020),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(2014)。
事迹简介:
河南农业大学教授,博士/硕士生导师,坚守高校一线教育教学三十年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忠诚热爱教育事业,模范履行岗位职责,求真务实,爱岗敬业。原则性强,勇于坚持真理,为人正直,团结同事。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,在教育教学、学科建设、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。
教育教学
多年来一直担任《分子生物学》、《植物资源学》、《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》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工作。每年担任至少2门核心课程的主讲任务,圆满完成相应课程的理论、实验教学和实习任务,年平均500以上工作量,超额完成工作任务。教学效果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,学生评教多年来一直为优秀。该同志一直担任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科学与技术系主任,领导系室老师完善了本专业的学生培养体系,取得了优异成绩,在全国高等院校同类专业中多年位居前列。
深入钻研课程内容,熟练掌握教学技能,主讲的示范课得到了学院、学校和教育厅专家和教师的一致认可,在河南省教育厅和河南省教育工会联合举办的河南省教育系统2017年度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,被授予“河南省教学标兵”称号。同时,不断完善教学方法,提升教学课件的制作水平,在河南农业大学教职工计算机课件制作比赛中获得二等奖。
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。结合《植物资源学》、《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》、《分子生物学》和《植物基因工程》等专业课程教学内容,发挥自己的研究优势,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,先后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7项,包括国家级项目5项。其中,2014年指导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《息半夏产业化开发》取得可喜成绩,项目团队毕业后以此为基础创业成立了“息县图腾种植合作社”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,作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发展的范例在中央台农业频道中播出。此项目在2016年“创青春”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,全国大赛中获得铜奖。作为指导老师,获得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。此外,还先后获得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“优秀指导教师”荣誉称号4次。鉴于在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”中做出的突出贡献,被评为河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最佳导师奖(2022年),同年,在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“十五周年”总结工作中评定为卓越贡献奖。
将《植物资源学》、《分子生物学》等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技能设计到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中,巩固和深化相关课程的知识和技能,先后指导有关研究方向的本科生毕业论文50余篇,其中5篇获得河南农业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,1篇获河南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,多次被授予省级和校级优秀学士论文指导教师荣誉称号。
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,主持校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1项,中华农业科教基金教材建设研究项目1项,参与(第2)河南省教育科学“十三五”规划课题1项,河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,以及河南农业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项。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发表论文1篇。其中,《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》获得河南省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二等奖,《植物基因工程》获河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。
综合表现突出,先后获得“河南省优秀教师”,河南农业大学“优秀教师”、“优秀班主任”、“最美教师”、“文明教师”等荣誉称号。
学科建设
作为学科带头人,高度重视学科提质发展。适应国家战略需要,及时调整学科方向,将“植物生物安全”提升为河南农业大学第九批重点建设学科。主导申报并成功设置“植物生物安全”博士方向,完善了植物保护培养体系。
科学研究
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面上项目)3项、国家公益性行业(农业)科研专项等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,发表学术论文59篇,其中SCI论文32篇。作为主编、副主编和参编,出版著作6部,专利1项。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,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,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项,二等奖3项。在专业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,2020年10月当选为河南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。
社会服务
积极参与脱贫攻坚、服务乡村振兴、科技智库调研和科普教育,被地方政府聘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顾问专家,被郑州市郑东新区河南大学附属学校等聘为专家库成员。积极进行科普宣传,如2024年10月-11月期间,10余次接受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和都市频道的线下或线上采访,就中国一级恶意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危害、识别和防除进行了科普宣传。相关知识通过电视台民生频道、都市频道、抖音、新浪微博视频、网易视频等多媒体渠道进行了广泛传播,相关视频浏览量二十多万次,提升了广大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,也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有效防控打下坚实基础。